站内搜索: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提案选登

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、增强学生体质的建议

发布时间:2020-12-20 访问次数:


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,“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”。毛泽东同志说过: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。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。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,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。有了健康强壮的身体,才有能力来建设伟大的国家。据教育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显示,我国学生的身高、体重、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呈增长趋势,但肺活量、速度、爆发力、力量耐力等体能素质却持续下降,眼睛近视的比例更不容乐观,从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报告显示:15万多名中小学生,视力不良率达19.83%,近视率为14.89%,其中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高达58.18%和71.29%。

近年来,我市全面开展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,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逐年上升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:

1.体育教育基础设施依然薄弱。市、县财政专项投入不足,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,城区学校活动场所普遍偏小,新建学校、农村乡镇学校、偏远学校仍存在未改造的体育活动场地,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开展严重受限。

2.体育教育工作制度不完善,存在体育课时被占用、体质健康测试走过场、校园体育风险管理措施不完备等现象。

3.体育教学师资薄弱、创新不足。专业体育教师严重不足,体育教学创新受限。有的家长怕孩子运动时受伤,有的体育教师怕担责任,为了避免所谓的“体育安全事故”,主要让学生进行保守的体育运动而忽略竞技体育。

4.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认识不够。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不良倾向影响,全社会重视体育、崇尚健康的良好氛围尚未充分形成,重智育轻体育、重营养轻锻炼、重技能轻体能的现象在学校、家庭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,学生视力不良率高、体型肥胖等问题较为突出。

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,增进健康,让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行动起来,充分展示新时期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。建议如下:

1.建立体育健康教育保障机制。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学校体育设施、场地、器材、人才等投入力度,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,扩大体育教育基础设施覆盖范围;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专项经费使用机制,将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,加强监督,专款专用,确保体育经费随着学校教育经费的增长而增长。二是建议成立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,教育、发改、规划、国土、住建、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教育用地规划工作领导小组,科学规划体育教育用地。在建设和规划新学校、改造老旧学校时,充分考虑学生体育活动场地的设置标准和要求,留足学校体育建设用地,以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。三是进一步优化公共体育场馆和企业、社会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,有效整合、充分利用,形成学校、社区、家庭优质体育资源三统一的立体网络,使现有体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,满足学生开展校内外体育活动的需要。

2.健全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制度。一是建立学校体育活动制度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体育教育的法规规定,依法执教,规范办学,开足上好体育课,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,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落实;抓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,积极开展传统、趣味性体育活动,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。二是为学校配备专职校医。严格落实学校校医配备的规定,保障学生体育课和业余锻炼及重大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,给学生创建一个安全、健康的教学环境。三是建立体质健康教育评价制度。学校定期向家长公布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评考核情况、学生的体育成绩和体质健康状况,定期与家长沟通与交流,家校联动,切实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发展。四是配齐配强专职体育教师。按照国家规定标准,采取多种方式,配足体育教学人员,第一学历是体育专业的教师全部转岗归队,从事体育教学。在职称评定、评优晋级中充分考虑体育教学的特殊性,与其他学科同安排同部署,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,理论基础扎实、实践经验丰富的体育教育人才队伍,保障体育健康教育持续、良性发展。

3.营造重视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。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报刊、电视、网络等媒体充分宣传健康、科学的体育理念,普及体育健康知识,大力宣传体育法律、方针、政策,倡导健康、科学、文明的生活方式,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。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、宣传栏、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,开设专题栏目,积极宣传阳光体育运动,使“健康第一”、“每天锻炼一小时,健康工作五十年,幸福生活一辈子”的口号深入人心, 提高师生、家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,共同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。

 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